“探索宇宙,筑梦未来”——国家天文台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
5月20日~21日,国家天文台举行一年一度的科普盛筵——“公众科学日”活动,3000余名大小朋友汇聚在天文台,探索宇宙之美,感受科学魅力。
今年的科学日活动,国家天文台总部首次向公众开放两天,期间奉上多场精彩的科普报告,以及有趣的望远镜观测、天文科普视频展播等活动。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也在20号向公众开放,球幕天象厅体验及太阳黑子观测等特色活动精彩纷呈。
20日在国家天文台总部推出两场科普报告,并进行了网络在线直播,“青年千人计划”研究员苟利军做了题为“黑洞的第一张照片”的报告,向公众介绍了黑洞这个神秘的天体;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主任姜晓军研究员的“宇宙之美”报告,通过大量地面和空间拍摄的照片,让公众体验了宇宙之美。截止21日凌晨,共有1万余人在线观看了这两场科普报告,得到了观看者的广泛好评。
21日的活动多数在户外进行,工作人员在广场架起望远镜,通过投影向公众展示太阳光球像。同时,四台显微镜则提供给公众进行各类陨石切片的观察。当天北京的气温高达36度,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大小天文爱好者们的热情,不到早晨8点,天文台的参观区域已经人声鼎沸,各类体验区排起了长龙,公众的参与热情非常高。
除了体验活动,六部精彩的天文科普微视频作品在户外广场全天播放,多部宇宙漫游天文科普视频全天分七场为公众整点播放,两个科普临展及优秀科普图书的展售也全天开放。
此外,国家天文台被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部联合评定为“国家科研科普基地”,揭牌仪式也于21日举行,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纪委书记石硕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严俊在揭牌仪式上表示,国家天文台将系统梳理科普资源,增强科研设施的科普功能,一方面要“走出去”,把科普资源推广出去;另一方面还要“请进来”,组织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办好一年一度的公众科学日。
开放日期间,百余名北京市中小学校长及主管科技的教师在国家天文台汇聚一堂,石硕为大家介绍了国家天文台的基本情况及科普资源,并与在场的教育工作者就进一步运用好国家天文台在科学实践教育方面的资源优势,促进科教融合,促进中小学生科学实践教育暨研学旅行活动等方面展开了交流讨论。
国家天文台精心筹备此次公众科学日活动,以丰富的科普盛筵开门迎客。为充分保证活动效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精心准备内容及讲解词,认真为每一批观众演示和讲解答疑,受到了大小朋友们的广泛好评。
多年来,公众科学日已经成为国家天文台科普工作的品牌活动,为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天文的兴趣、了解科研机构搭建了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揭牌仪式现场
科普报告讲座现场
户外活动现场